S2E10 | 中风:头号杀手的预防与救治—神经外科权威高亮30年经验告诉你
Description
全球第二大死因,中国居民的“头号健康杀手”——中风,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近?为什么连死亡学教授都会说,相比癌症,它可能更具摧毁力?
本期,我们邀请到了拥有30年临床经验的神经外科权威——高亮院长,为我们解答关于中风的大小困惑:如何用“BE FAST”口诀一秒识别预警?中风发生时哪些错误千万不能犯?从漫长康复路上那些被忽视的心理创伤,到作为医生和儿子,他如何为至亲做出“无怨无悔”的治疗抉择。
这是一期能让你真正听懂、学会,并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科普,干货满满别错过。
本期嘉宾:高亮
- 现任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学术院长
- 2013~2025任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
- 2004~2013华山医院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常务副主任
-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,30年临床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救治经验,国内一流神经外科专家
📝 Show Notes:
🎙️Part 1:中风科普
一、中风是什么?
中风,医学上称“脑卒中”,脑子里的血管要么“堵了”(脑梗塞),要么“破了”(脑出血),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疾病。
6:33 两大常见类型:
- 缺血性中风(脑梗塞)
- 出血性中风(脑出血)
9:01 中风会带来哪些后果?
- 偏瘫、失语、脑疝、死亡等
- 卒中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
二、高危因素
- 11:50 ⚠️首要危险因素:高血压(控制血压是重中之重)
- 同型半胱氨酸增高: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,对脑血管损害极大
- “三高”:高血压、高血糖(糖尿病)、高血脂(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)
- 生活方式:吸烟、酗酒、肥胖、缺乏运动
- 其他:睡眠障碍、工作压力过大、情绪剧烈波动
三、被严重忽视的后果
- 15:57 心理障碍:大量病人出现心理障碍,睡眠障碍,存在焦虑、抑郁症状,融入社会困难。家属支持和专业干预非常重要!
- 21:34 引发认知障碍?没错,例如血管性痴呆
- 23:16 居然会带来“慢性疲劳”
四、如何预防
25:30 严格控制高血压,控制“三高”(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
29:29 识别预警信号:牢记“BE FAST”口诀
家人突然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,别犹豫,马上打120!时间就是大脑!
- B - Balance(平衡):突然出现行走困难、头晕、平衡失调
- E - Eyes(眼睛):突然视力模糊、视物重影或眼前发黑
- F - Face(面部):面部不对称,口角歪斜
- A - Arm(手臂):一侧手臂无力、麻木或下垂
- S - Speech(言语):言语含糊、说不清楚或无法理解别人的话
- T - Time(时间):立即记录发作时间,并紧急送医
特别提醒:TIA(短暂性脑缺血发作),即上述症状短暂出现后又完全恢复,是中风的重要前兆,绝不能忽视,必须就医筛查。
五、黄金救治时间窗
34:57 缺血性中风:通过溶栓或取栓救治
- 溶栓:黄金时间为发病后 4.5小时-6小时
- 取栓:最佳时间窗为 6小时内,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,但越早效果越好
36:54 出血性中风:
- 同样需要分秒必争,尽早到医院控制出血和血压
六、突发中风,家人怎么办?
38:53 急救三步曲
- 第一步:让他平躺,头偏向一侧,防止口水、呕吐呛到
- 第二步:立即打120,清楚说明地址和症状
- 第三步:带上患者医保卡,并准备好告知医生患者身体基本情况(身高体重、低密度脂蛋白、同型半胱氨酸等)病史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)、用药史(如阿司匹林、降压药,包括中成药、保健品等)和过敏史
七、中风后如何康复?
42:25 早期和延期康复无缝对接:家庭康复不仅要延续身体康复,还要增强病人的心理支持
44:27 二级预防:落实医嘱,监督服药,定期复查(轻度:3-6个月,遵医嘱!)
45:48 预防意外:洗手间等做适老化改造
48:47 关于“保健品”的忠告:不推荐!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, 切勿本末倒置,陷入营销陷阱
🎙️Part 2:中风患者的“失去”与“重建”
51:23 中风病人如何看待自己?他们的“乐观”与“悲观”
55:07 极端情况下高亮教授的选择——DNR(Do Not Resuscitate)全称为“不施行心肺复苏术”
1:00:27 当母亲变成患者: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,只要对得起四个字——无怨无悔。”
1:05:56 什么情况下家属应该考虑放弃?脑死亡
1:14:42 从失去到重建:手指、舌头微小的动弹让人感动
1:15:56 中风家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?
【实用工具】
【本期主播】
大吉,新加坡南洋理工“老年学”专业,前资深媒体人。
【听友交流】
⭐️听友微信群:plcz2023
欢迎加入“老派 90”听友群,日常分享养老相关信息,如书籍电影、政策发布、行业信息等。